在數位轉型浪潮下,企業常會面臨一個關鍵抉擇:系統要建置在「地端」還是「雲端」?
兩者各有優勢與限制,沒有絕對的對錯,關鍵在於企業的規模、需求與預算。本文將帶你從基本認識、優缺點到 5 大比較面向,快速掌握差異。
什麼是「地端」?
「地端」(On-Premises)指的是企業自行購置伺服器、網路設備與儲存系統,並架設在公司內部機房。所有硬體、軟體與資料都由企業完全掌控。
地端優勢:
- 資料與系統完全掌控,安全性可依需求高度客製化
- 適合有嚴格法規或高度機密資訊的行業(金融、醫療)
- 系統架構可依企業需求量身打造
地端劣勢:
- 前期投入成本高,硬體折舊快
- 維運、備份、資安責任全由企業承擔
- 彈性與擴展性不足,應付業務突增較困難
- 部署週期長,更新升級耗時
什麼是「雲端」?
「雲端」(Cloud)是透過第三方服務供應商(如 AWS、Azure、Google Cloud、阿里雲等)租用運算與儲存資源。企業無需購買大量硬體,只需依照使用量付費。
雲端優勢:
- 按量付費,降低前期資金壓力
- 資源可隨時擴展或縮減,靈活應對業務需求
- 部署快速,以小時計算即可上線
- 廠商提供資安防護、備份與維運,降低 IT 團隊負擔
- 適合跨國企業與遠端協作
雲端劣勢:
- 資料存放在外部,掌控度不如地端
- 若遇到供應商服務中斷,可能影響業務運作
- 長期使用下,費用累積可能高於地端
- 資安與隱私,雖然需仰賴廠商,但多數主流供應商具備國際資安認證(ISO 27001、SOC 2 等),能滿足大部分合規需求
5 大面向快速比較
1. 成本投入
- 地端:一次性購買硬體與授權,前期投入高,後續還要支付維護費用。
- 雲端:採「按需付費」模式,初期成本低,能依照實際使用彈性調整資源。
2. 彈性與擴展性
- 地端:擴展需額外購買硬體,部署週期長,彈性不足。
- 雲端:可隨時升級或縮減資源,應付淡旺季需求更靈活。
3. 安全與掌控
- 地端:所有資料與設備都在公司內部,可完全掌控,但資安責任全由企業承擔。
- 雲端:供應商提供多層資安防護與合規認證,但需信任外部服務。
4. 維運與管理
- 地端:需 IT 團隊維護、修補漏洞、備份資料,成本高。
- 雲端:由供應商維護基礎架構,企業可專注在應用與創新。
5. 部署速度
- 地端:建置到上線可能需數週至數月。
- 雲端:只要開通帳號、配置資源,即可快速上線。
地端 vs 雲端:進一步 5 大面向比較表
面向 | 地端(On-Premises) | 雲端(Cloud) |
資安管理 | 完全由企業掌控,可高度客製,但責任與投資全在企業。 | 由雲端供應商提供資安與合規,企業仍需確保帳號與應用端安全。 |
預算分配 | 前期需高額投入(硬體、機房、授權),長期成本可控。 | 按需付費,前期負擔小,但長期高用量可能較貴。 (但需注意不同廠商有長期合約或預付方案,能部分降低此風險) |
備份需求 | 需自建備份與異地備援,增加基礎建設與管理負擔。 | 多數平台內建快照、備份與多區域備援,可直接使用。 |
日常維護 | IT 團隊需進行修補、更新與硬體維護,工作量大。 | 廠商維護基礎架構,企業可專注應用與創新。 |
應用環境 | 適合高敏感、法規嚴格的產業(金融、政府、醫療)。 | 適合需快速上線、跨國協作或彈性業務的產業(零售、電商、新創)。 |
結論:該怎麼選?
- 選地端:如果企業 高度重視資安掌控、合規要求嚴格,且有足夠預算與 IT 團隊。
- 選雲端:如果企業追求 彈性、快速上線、降低前期成本,並希望專注在業務成長。
- 折衷方案:許多企業選擇 混合雲(Hybrid Cloud),兼顧兩者優勢,是最務實的做法。
聯絡我們